每當晨曦微露或者夜幕降臨的時候,在黑龍江省的鄉(xiāng)村公路上,時常能看到“悠閑”的騎行者,一人一車沿著蜿蜒的道路駛向遠方。此時,周圍的一切似乎都靜了下來,騎行者耳邊只有鳥兒的低語和暖暖的風吹過。
隨著很多城市道路設施不斷提檔升級,滿足了人們更高的騎行需求,加之每年舉辦的多項騎行賽事,從而帶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騎行運動隊伍之中。騎行已經成為黑龍江省熱門的戶外休閑方式之一。
以哈爾濱為例,2008年黑龍江省自行車協(xié)會注冊會員僅200多人,如今,自行車運動人數(shù)已超過10萬人,騎行運動俱樂部由4、5家增長至100余家,增長速度驚人。
目前,黑龍江省業(yè)余自行車比賽開展水平處在全國領先行列,每年舉辦近20場業(yè)余自行車賽。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中國·塔河全國森林自行車賽、黑龍江省雪地自行車賽(2020年被國家體育總局評選為國家體育產業(yè)示范項目)、環(huán)黑龍江公路自行車公開賽、中俄自行車聯(lián)賽、碾子山全國山地自行車賽等。
一人一車,兩次進藏
今年67歲的朱今立,是騎行圈內的資深玩家。他曾一人一車,先后兩次進藏,總行程14000公里,四次從哈爾濱騎行至三亞。提起那段難忘的時光,朱今立笑著跟記者說,當時就是為了挑戰(zhàn)一下自己。
年輕時的朱今立就一直堅持運動,也喜歡騎行,經常騎行到黑龍江各個地方。然而,2005年發(fā)生了一場意外,他的腰部被砸傷,他無法站立,只能靠輪椅出行,醫(yī)生告訴他,站起來的希望很渺茫,很可能癱瘓。朱今立并沒有被這些打倒,出院后的他借助雙拐一點點挪行,因為雙腿無力,做康復運動時不知道摔了多少次。但是憑著不服輸?shù)膭艃海旖窳⒌纳眢w逐漸好轉?!拔业谜酒饋?,我能行?!敝旖窳⒁恢庇眠@句話默默地鼓勵自己。
為了盡快康復,朱今立買了一輛三輪車,開始只是在家附近騎,1公里的路程經常需要騎幾個小時,遇到上坡干脆推著走,練習腿部力量。2007年,朱今立把家里的公路自行車帶到三亞,試著重新騎行?!伴_始的時候總摔跟頭,就像小孩子剛學騎自行車一樣,就在小區(qū)里繞著騎,雖然已康復大半,但是只要一用力腿還是鉆心地疼?!敝旖窳⒄f,不斷的練習讓他重回騎行隊伍,2008年便參加了哈爾濱到三亞的騎行活動。為了去西藏拉薩,朱今立早早制定了騎行路線和日程安排。2013年春天,朱今立從三亞出發(fā),走滇藏線,開始了歷時近3個月、總長達5000余公里的進藏騎行之旅。
考慮到身體的原因,朱今立每天都是有計劃騎行,慢慢地適應騎行節(jié)奏。他并不急于趕路,沿途的風景無數(shù),讓整個旅程變得多姿多彩。每天,朱今立都會把自己經歷的“故事”在微信朋友圈分享,收獲了很多羨慕和鼓勵的話語,這使他信心倍增。
折多山海拔4298米,是朱今立進藏后遇到的第一座高山。到達山下,朱今立并沒有急著翻越,而是住了下來?!斑@座山,在騎友嘴里叫折騰山,必須要養(yǎng)足精神,早晨出發(fā)登頂翻越才行?!敝旖窳⒄f,由于都是盤山道,每騎行1公里,海拔就會上升100米,氧氣也會更加稀薄,朱今立選擇順風騎行依然花費了2個多小時。站在山頂最高處,看著昨晚住的客棧就在腳下,那種挑戰(zhàn)成功的滿足感,對朱今立來說是不言而喻的。
熟悉川藏公路的人總會感嘆沿途連綿不絕的雪山美景,可是只有真正走過這條路線的人,才能體會到高原天氣的變化莫測。在騎行中,朱今立和幾個來自其他城市的騎友路過埡口的時候,本來風和日麗的天氣突然起霧?!爱敃r我能看到霧汽快速向我們這邊移動,帶著涼氣,我們趕緊穿上了外套?!敝旖窳⒄f,大霧之后就是伴著大風的降雨天氣,這前后的變化不到十分鐘。
“在騎行中總能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騎友。他們和我一樣心中都有一個夢想——騎行進藏?!毖┥健⑺{天、白云,沿途的湖泊就像藍寶石一樣,朱今立告訴記者,只有真正來到這里你才會知道,川藏線貫穿了太多的美景。
“摔”出來的騎行冠軍
在2016年第二屆中俄自行車友誼賽上,馬秋香作為摩托車賽場引導員,第一次“參加”了自行車比賽,便被自行車運動所深深吸引。
來自雙鴨山的她,小學時便開始練習中長跑,曾取得過不少好成績。這次有了當引導員的機會,讓自幼就熱愛運動的她徹底喜歡上了騎行運動。
賽后,馬秋香買了自己的第一輛專業(yè)級賽車,經過短期訓練,便開始參加一些小型賽事。雖然成績大多不理想,但是善于總結的馬秋香很快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出在自己的爆發(fā)力上,隨后,她開始調整訓練,成績也隨之明顯進步。
2019中國·鐵力“日月峽杯”首屆全國森林鐵人三項賽上,馬秋香獲得了分齡組(18-37歲)冠軍,驕人的成績也堅定了她練習鐵人三項的信心。
雖然已經過去了三年,但是對于那場比賽,馬秋香依然歷歷在目。比賽那幾天一直下雨,皮劃艇比賽中,她由于受涼和勞累,腿已經抽筋。盡管專注比賽的她并沒有感覺到疼痛,可是騎上自行車后,她便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腿開始不聽“使喚”了。不過,當她聽到有人喊著“好樣的姑娘,皮劃艇你第一”的時候,興奮的感覺讓她忘記了疼痛,快速地調整過來,騎上自行車就“飛”了起來。
馬秋香經常說,她的冠軍其實是“摔”出來的。在自己參加過的多項比賽中,她曾兩次鎖骨骨折,這也讓她失去了參加很多重要賽事的機會?,F(xiàn)在的馬秋香已經“摔”出了經驗,“盡量減少身體上的對抗,學會在沖撞中借力才能減少受傷?!瘪R秋香說。
美景,在沿途也在心間
夏日隱退,秋日已至,涼爽的天氣讓人倍感舒適。在最適合騎行的日子,孫劍和騎友們用不一樣的速度感受著大自然,用騎行的方式出發(fā),尋找城市的美。
“20年前,因為公路自行車的車胎比較薄,城市的路況又不好,所以每次騎行都需要帶兩條備胎。如今道路平整,扎胎的情況很少出現(xiàn)。騎行在路上看到的是風景,體會的卻是城市的變遷?!睂O劍說。雖然生意忙,但是閑暇時孫劍最大的樂趣還是騎行。
大頂子山是很多騎友偏愛的騎行路線,從哈爾濱大劇院集合出發(fā),沿著濱水大道一路向東,路寬且平坦,來往車輛又少,單程100公里左右的路程,大家結伴同行,沿途水天一色宛如畫卷。
“濱水大道西起松北萬寶堤肇東界、東至大頂子山航電樞紐,打通后串聯(lián)著多處城市美景,是一條顏值很高的景觀路,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,它帶來的便捷大家有目共睹?!睂O劍說。城市道路設施日益完善,給騎行者帶來了全新的體驗,騎行正在加速回歸城市。
友誼路、友誼西路、陽明灘大橋、太陽島風景區(qū)、馬家溝沿線、松花江狗島,是近十年來市民騎行比較多的地方。每天早晚,太陽島風景區(qū)也是短線騎行的好去處,最近幾年,島上的環(huán)島路障拆除后讓騎行體驗更佳。
最近,孫劍喜歡到馬家溝沿線騎行?!?021年,這條路線上的兩處涵洞便道進行了硬鋪裝,不要小看這一點變化,它給騎行者和行人帶來了很多方便?!睂O劍說。過去這條騎行路線只能騎3、4公里,現(xiàn)在可以從三合路一直騎行到工農水庫。
一場由“騎行圈”發(fā)起的自行車婚禮
因為騎行結緣,因為愛好相聚。騎行圈以“特殊”的方式將騎友間的距離拉近,讓大家在強身健體的同時,收獲了幸福滿滿的情誼。
作為騎行圈內的資深玩家,邵革從事自行車運動已經20多年。從最早的鋼架結構自行車,到如今的碳纖維自行車,經他手“玩”過的專業(yè)自行車已有10多輛。他身邊的騎行圈子也從最初的20多人,變成了現(xiàn)在的幾百人。談起騎行圈的變化,邵革說,這些年參與騎行的人越來越多,自行車也越來越輕。
上世紀90年代,邵革就有了自己最初的騎行圈子?!澳菚r候競技類自行車因為價格不菲,城市里非常少見,哈爾濱經常騎行的人也就20多人?!鄙鄹镎f,這些騎行愛好者大多來自哈爾濱第一工具廠、哈爾濱車輛廠,他們的這個愛好,多是受工廠的外籍專家影響。那個時候,邵革和騎友們主要在學府路沿線和公路大橋附近騎行。
2000年,邵革在哈爾濱市道外區(qū)南馬路開了一家棉紡織店,由于夏季沒有生意,便把部分店面分租給了銷售自行車的商家。后來,邵革干脆轉行銷售自行車,這一干就是22年。也是從那時起,邵革徹底融入了騎行圈子,成為了真正的玩家?!皬?008年開始,城市騎行人群突然增多,自行車行業(yè)也迎來新的發(fā)展契機?!鄙鄹镎f,銷售最火熱的時候,就算是過年都會有顧客打電話預訂自行車,年銷售額能達到百萬元以上。
在騎行圈,邵革深受大家的信任,很多剛剛騎行的新人都會到邵革這里“取經”,邵革也會根據(jù)自己的經驗給出“專家”級的指導意見。新手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自行車?選擇哪些路線騎行?騎行中要注意哪些事項?邵革都會不厭其煩地進行傳授。那時候,邵革也經常會和俱樂部里的其他工作人員定期組織騎行活動?!艾F(xiàn)在組織騎行,多數(shù)都在微信群里,騎友們先選定好路線,以個人的形式召集大家?!鄙鄹镎f,騎行也是一種社交,大家在工作之余有共同的愛好,除了騎行也會融入彼此的生活,誰家有個大事小情,騎友們也都樂于幫忙。
2007年,一場由眾多車友策劃的自行車婚禮,至今讓邵革記憶猶新。新郎是一名“超級”騎行愛好者,平時大家經常一起騎行,為了給他的婚禮留下特別的記憶,車友們組成了80輛自行車接親車隊。當時新郎和新娘騎車駛在隊伍最前方,眾多騎友排成兩排為他們“保駕”,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目光?!耙驗閻酆抿T行,讓大家逐漸成為了兄弟姐妹?!鄙鄹镎f,騎友們從陌生人到朋友,在騎行中收獲了快樂和友誼。
深秋已至,時而吹過的微風讓人感到清爽又舒適。在最適合騎行的日子,孫劍和騎友們用不一樣的速度感受著大自然,用騎行的方式尋找城市的美;馬秋香也在努力練習著,為自己的下一次比賽而全力備戰(zhàn);朱今立則開始和騎友們討論起下一次的騎行計劃;邵革和圈子里的朋友們策劃著10月的騎行活動……如今,騎行已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生活符號,擁有著相同愛好和理念的騎行者們,在夢想與情懷的驅動下,相聚在一起,一人一車,開啟獨屬于自己的人生旅程,追逐著心中的詩和遠方。(文中部分照片由門奎提供 記者 白林鶴 )
責任編輯:劉海龍
審核:董雪婷
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立刻刪除。
舉報郵箱:chinahljcn@126.com
即時新聞
更多>融媒矩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