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 2025-10-16 10:47 來源:北京青年報
在北京某知名學府的操場跑道上,突然同時響起5個提示音:“您已完成1公里,用時×分×秒……”操場上的目光紛紛投向手里拿著5部手機的男生林奇,而他周圍的同學也忍不住啞然失笑。這是體育生林奇的親身經(jīng)歷。因為忘記關閉手機聲音,他的代跑“露餡兒”了。但即便如此,林奇也不太擔心被查到,因為代跑這件事在校園里早已不是秘密。
| ? | 
大學生體育鍛煉欠缺是一個困擾公眾已久的話題。2021年,教育部一份針對115萬余在校學生體質(zhì)健康的抽測復核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大學生的體質(zhì)健康“不及格率”達到了約30%。不少人呼吁高校要重視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問題。
“每天鍛煉一小時,健康生活一輩子?!辈簧俑咝榱硕酱賹W生加強體育鍛煉,紛紛對課外鍛煉提出相應的要求。全國高校普遍推出“校園跑”活動,比如,規(guī)定學生每學期要累計完成多少公里,每次運動算多少公里,成績算入期末體育課部分成績,將學生體質(zhì)測試與畢業(yè)證直接掛鉤等。
在制度的倒逼下,田徑場上鍛煉的學生明顯多起來了。一些不喜歡跑步的人,因為跑步打卡次數(shù)與體育成績掛鉤,不得不去跑步,堅持一段時間后也能“習慣成自然”。但是,也有一些學生因怕“麻煩”等,出現(xiàn)了假跑、找代跑等不誠信現(xiàn)象和作弊違規(guī)行為。線上后臺改數(shù)據(jù)、線下真人代跑、同學幫忙跑、多人接力跑,甚至騎單車刷路線……“代跑”已形成一條產(chǎn)業(yè)鏈,明知違規(guī),卻屢禁不止。
校園代跑成“生意”,問題究竟出在哪兒?除了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欠缺之外,這種只針對跑步進行考核的做法確實存在弊端。從學校方面考慮,跑步是最便捷的運動方式之一,考核也易于操作,選擇其作為學生“動起來”的項目無可厚非。但是,這種統(tǒng)一性要求很可能會與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產(chǎn)生矛盾,理應酌情協(xié)調(diào)。
讓大學生“跑起來”真有這么難?誠如專家所言,高校體育應當有一定程度的強制性,但不是一強制就要失去人文關懷和科學性。跑步App督促鍛煉是很好的嘗試,但具體用到大學校園,設計者就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,考慮怎樣的方式可以讓他們走出宿舍、走向操場。因此,培養(yǎng)大學生自覺鍛煉的好習慣,不能僅僅局限于逼迫學生“跑起來”,還應加強對學生運動興趣和愛好的培養(yǎng),通過個性化、多元化體育課程的設計,在因材施教方面下足功夫。一旦體會到運動的快樂和價值,大學生自然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鍛煉起來。
“如果你想聰明,跑步吧!如果你想強壯,跑步吧!如果你想健康,跑步吧!”古代奧林匹克的箴言,強調(diào)的是運動對生命的滋養(yǎng),而非機械的里程數(shù)字。大學生要清醒認識到鍛煉身體是自己的事,決不能走“捷徑”。對于已相當泛濫的代跑步服務業(yè)務,學生要清楚地認識到其存在的風險與危險性,做到主動防范和自覺抵制。
責任編輯:楊卉松
審 核:劉海龍
統(tǒng) 籌: 張宇
監(jiān) 制: 曲立偉
圖片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立刻刪除。